福马路现野生“爱心树”!园林部门:系自然生长,暂不修剪
福马路现野生“爱心树”!园林部门:系自然生长,暂不修剪
福马路现野生“爱心树”!园林部门:系自然生长,暂不修剪
2001年,棚屋区变(qūbiàn)新城。
东南网7月4日报道(福建日报记者 陈(chén)欢欢)
“25年前的今天,下午1点多,一天(yītiān)中最热(rè)的时候,我正在帮别人宰杀鸭子,省长来到我家。蒸笼一样的木板房里,他详细询问了(le)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情况,待了足足半小时……”7月2日,在福州棚屋区改造座谈会现场,苍霞棚屋区改造亲历者唐庆旺动情地回忆道(dào)。
让老人至今难忘的场景,后来成为改变苍霞(cāngxiá)社区的重要开始。从此,一场(yīchǎng)与时间赛跑的改造启动。仅用400天,苍霞社区3441户近万人全部住上新房,创造了福州规模最大、涉迁群众最多、征迁安置速度(sùdù)最快(zuìkuài)的历史。
从2000年到2025年,苍霞棚屋区蝶变,也见证了(le)福州城区旧貌换新颜。25年间,以“一切为了人民”作为城市(chéngshì)建设的根本(gēnběn)出发点,福州一任接着一任干(gàn),从滨江城市到滨海城市、从“绿化福州”到“千园之城(zhīchéng)”、从“住有所居”到“全龄友好”,逐步将理想蓝图化为美好现实。
“请给群众捎个话,政府会(huì)把好事办好。”2000年7月2日,在苍霞(cāngxiá)棚屋区(qū)座谈会上,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一诺千金,苍霞棚屋区改造工程启动。
20世纪90年代初的福州,城市居民人均住房、供水(gōngshuǐ)、道路、绿化等指标(zhǐbiāo)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。苍霞(cāngxiá)是(shì)当时福州一个典型的棚屋区,住房大多由便宜的杉木板拼接而成,且年久失修、旧板横斜,下雨就漏,见风就响,遇火就燃。
那时候,唐庆旺的家在正义路27号(hào)。一幢(yīchuáng)130多平方米的两层木屋里,住了7户27口人。唐庆旺一家三口挤在其中一间不足9平方米的房间里,吃喝拉撒睡全(shuìquán)在逼仄黑暗的屋子里。
“我们愿望不高,我们这一代就算了,下一代不能再这样住下去了。”彼时(bǐshí),唐庆旺的愿望朴素而简单,吐露了棚屋区居民的心声(xīnshēng)。
住(zhù)在棚屋区,大家(dàjiā)最担心的就是水和火。连片的木屋,火一烧(huǒyīshāo)就是一大片;闽江一发大水,洪水倒灌就遭殃。1993年调查摸底显示,福州尚有木棚屋440万平方米。这样(zhèyàng)的福州,被称为“纸褙福州城”。而其中,苍霞棚屋区面积最大,也最让人揪心。
在习近平同志调研后(hòu)第8天,7月10日,苍霞棚屋区改造正式启动。27天完成搬迁。仅半年,第一批(dìyīpī)拆迁户就(jiù)搬入新居。仅400天,3441户全部回迁。
一句承诺,让老百姓盼了几十年的好日子一下子就实现了。“吃水不忘挖井(wājǐng)人。感谢党和政府,这是我们的福气。”而今,唐庆旺(tángqìngwàng)老人还住在苍霞新城(xīnchéng)。
继苍霞之后,上渡、菖蒲、帮洲、义洲、下藤、洋洽……一个个棚屋(péngwū)区被(bèi)成功改造。2000年以来,福州城区累计实施连片(liánpiàn)旧屋区改造项目835个,惠及群众41万户逾120万人,实现了从“忧居”到“安居”的转变(zhuǎnbiàn),告别了“纸褙福州城”的历史。
住房改善点亮(diǎnliàng)万家灯火。
2日一早,苍霞新城嘉和苑邻里活动中心(huódòngzhōngxīn)异常热闹,义诊团队前排起(qǐ)了长长的队伍。“卫生院医生(yīshēng)一周来一次,我买完菜就赶过来排队了。”孙凤英是2013年住进苍霞社区的老住户,聊起小区赞不绝口(zànbùjuékǒu),“环境卫生很好(hǎo),交通很方便,物业费1平方米才0.38元,针对老人的活动又很多……”
交谈间,记者(jìzhě)被身后欢声笑语吸引,转头看去,只见两张大茶桌前围坐着街坊邻居。大家把刚买的(de)菜往桌上一搁,正在闲聊。
“居民需要什么,社区就提供什么。”苍霞新城(xīnchéng)社区党委书记王露露介绍,2021年,苍霞新城开始新一轮全方位改造提升,整治了立面景观,改善了小区环境,还将架空层改造为党群服务中心、邻里活动中心、幸福便民(biànmín)驿站、“梦想空间(kōngjiān)”读书(dúshū)吧(ba)等,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。
从“安居(ānjū)”迈向“宜居”,苍霞新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获评2023年(nián)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。
社区(shèqū)内生活舒心,社区外交通发达。曾经逼仄的街道、凹凸不平的路面,变为如今连接地上地下、左右远近的立体(lìtǐ)通道。2000年至今,福州(fúzhōu)城市道路总里程(lǐchéng)从907公里增至3493公里,轨道交通实现从0到5条线路近140公里的跨越。目前,福州城区路网密度达8.31公里/平方公里,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;轨道交通运营(yùnyíng)里程居全省(quánshěng)第一。
“城市(chéngshì)更新的本质是生活更新。老百姓生活得到很大提升,就说明城市改造得好。”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(xuéyuàn)原院长、教授陈秉钊表示。
“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。”焕新的福州,正是新时代人民城市理念(lǐniàn)的生动(shēngdòng)实践。
三捷河贯穿苍霞社区,一头连着上下杭(háng)三通桥,一头流入闽江。行走在苍霞新城,你会发现,相连(xiānglián)的5个小区均不设围墙,沿街店铺飘来的阵阵香气,那是鱼丸、肉燕、花生汤、锅边、捞化(lāohuà)、马蹄糕……足以勾起(gōuqǐ)老福州的味觉记忆。
“苍霞新城(xīnchéng)延续老福州的烟火气,成为(chéngwéi)上下杭(háng)街区一个很好的配套。”苍霞新城建设者之一、福建理工大学教授严龙华说,当时设计改造的理念便是(biànshì)将历史文脉融入社区居民生活,让社区的历史记忆可感可知。
福州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,文脉绵长、积淀深厚(shēnhòu),历史(lìshǐ)文化(wénhuà)遗存多。在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(bǎohù)利用过程中,福州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,维护好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、风貌完整性、文化延续性。
不只上下杭(háng),三坊七巷、烟台山的新生(xīnshēng),均成为历史与当下共存的生活现场。来福州,到三坊七巷走一走,在(zài)名人故里听一场(yīchǎng)闽剧,领略多元独特的闽都风情;到上下杭逛一逛,在会馆里喝一盏茶,感受海纳百川的闽商文化……
文化,让福州市井生活更有温度和(hé)厚度。通过深挖文化遗产的多重(duōzhòng)价值,福州实现了文化保护、民生改善和城市发展的多赢局面。
在烟台山(yāntáishān)历史(lìshǐ)风貌区改造提升过程中,福州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当成一项民生工程,统筹文物保护修复(xiūfù)、街巷整治修复、环境综合整治、完善配套服务等一体规划更新,引入青年主理人制度,构建共建(gòngjiàn)、共治、共享的商业街区治理新模式。2021年开街以来,烟台山累计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(wànréncì),旅游总收入突破10亿元。
今天的福州,滨江临海(línhǎi)、山水相融、诗画满城、宜居宜业、全龄友好,是全国唯一、全球5个之一被授予首届全球可持续(chíxù)发展城市奖(jiǎng)(上海奖)的城市。
“福州新入驻企业总部数量不断攀升(pānshēng)的背后,是城市的力量。所以,城市更新的重点(zhòngdiǎn)在于如何(rúhé)提升城市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。”全国工程勘察设计(shèjì)大师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原院长如此评价福州城市更新成果。
让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(yúmín),当下,福州正继续探索一条体现时代特征、更具生命力的城市建设发展道路(dàolù)。
(本文配图(pèitú)均由福州市住建局提供)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